蔷薇后花园 - 言情小说 - 盛唐风流日常在线阅读 - 分卷阅读18

分卷阅读18

    耍。在李旦做唐睿宗的那几年里,年纪小小的李隆基被册封为地位尊贵的楚王,再加上祖母的喜欢,他非常得宠。可好景不长,他们兄弟的命运随着其父睿宗被废而处于淡泊尴尬的境地。

武则天称帝,建立了周朝,李旦降为皇嗣,赐姓武氏,李旦的几个儿子也由皇子变成了皇孙。朝政急剧变动,灾祸从天而降,李成器的母亲刘氏与李隆基的母亲窦氏,被秘密杀害于进宫。李旦皇嗣的地位岌岌可危,李成器、李隆基等兄弟皆“入阁”,幽闭内宫,长达六年多。

对于母亲的惨死,以及外租父母一家遭遇不幸,李成器、李隆基兄弟等人的内心是万分悲痛的,同时在苦难中兄弟们建立起的感情也就更牢不可破了。

也就是半年前吧,幽闭禁宫多年的李成器兄弟们才准许“出阁”,重获自由。他们这些皇孙早就失去了祖母武皇的宠爱,祖孙之间的感情因杀母之仇而变得陌生和怨恨。不过他们表现得很聪明,把一切怨恨都归结于“酷吏肆凶”。

“大堂兄果然是棋高一筹,我可不是你的对手。”李长宁腼腆地笑了笑,下了三局,心不在焉的她就输了三局。

“呵,我看你啊,心思是在听故事上,而不是下棋。”李成器轻声道,这个下午他又重新回忆了充满阴霾的过去,内心变得无比沉痛。可看到李长宁这个meimei笑脸时,心情又好了许多。

李长宁听说等会儿李隆基会来,跟长兄一同用晚膳,于是就兴高采烈地表示要留下了一起用过饭再走。

于是李成器吩咐下人多准备了两个菜,他的吃穿用度向来节俭,以免落人口舌:“我这儿就是几个小菜,招待不周之处,长宁meimei可别嫌弃。”

“不会啊,大堂兄这儿挺好的。”李长宁柔笑道,她在房州庐陵的时候,是吃过苦头的,可比这里糟糕得多。

傍晚太阳快下山的时候,李长宁首次见到了未来的唐玄宗李隆基,十五岁的李隆基被封为临淄郡王。

少年李隆基刚从深宫走出来,阅历尚浅,行动得以自由的他迫不及待接触社会、了解民情。李长宁第一眼看到临淄郡王,仪表伟丽,有非常之气度。

☆、暖萌郡王李隆基

李成器起身迎上去,满眼是亲和的笑意:“三弟,快来,我这儿可有贵客。”。

李长宁见状也跟着起身,心里七上八下跳得厉害,眼前这个少年的个头跟她差不多高,显着少年老成的仪态风姿,他就是李隆基!

“大哥。”李隆基爽朗叫了声,又侧头看向风采照人的李长宁,“这位jiejie好生美丽,不知是哪儿来的客?”

“是周王之女长宁郡主。”李成器轻轻拍了下李隆基的肩膀,“你唤长宁jiejie便是。”

“见过长宁jiejie。”李隆基站得笔直,双手合拱,又弯了下腰,“jiejie可跟大哥一样叫我三弟,或是三郎。”

眼看现在的李隆基还是暖萌少年,李长宁见状大喜,能应付就好,嘴角的笑容要多友善就多友善:“好啊,那我就不见外了,叫你三郎。”

李隆基热忱道:“早就听说周王叔叔一家来了长安,可我等也没入宫,还没来得及拜访,长宁jiejie勿怪。”

“不怪不怪,我这个当jiejie的该来好好看你……你们才是。”李长宁走上前,牵起李隆基的手,“来,快坐下,好好歇息会儿。”

李隆基手一抖,这个美丽大方的长宁jiejie态度热情过头了,他愣了下后会心露笑,想来还是李家人亲切,血浓于水。

十五岁的李隆基出阁后,与武皇祖母之间的关系有所缓和,但他仍旧不会忘记丧母之痛。长期处于险恶多变的宫廷内斗,又经历了朝政激烈争斗,复杂的生活境地造就了李隆基“英武果断、不拘小节”的性格。

用晚膳的时候,李长宁一个劲儿给李隆基夹菜,还讲着些有意思的故事逗乐李隆基兄弟,想着法子给他们留下个好印象。

李隆基也很喜欢李长宁,开始问起李长宁一家在房州的经历,李长宁挑了些姐妹间发生的趣事儿说。

李长宁热情活泼,跟李隆基以前见过的那些宫中女子都不一样,再加之李成器说李长宁善骑射,李隆基更是对她好感大增,两人还兴趣相投地相约下次一起狩猎游玩。

三人聊得尽兴,到李长宁想起该回宫的时候,已经天黑了。李成器便留李长宁在兴庆坊住一晚,可留宿在meimei寿昌郡主的院子里。于是李成器派心腹随从王英去夜华宫一趟,告诉周王与韦氏今晚李长宁就暂不回宫了。

起初李长宁觉得不回宫不大合适,而李隆基很高兴地告诉她,明天会举办个小型的诗友会,劝李长宁留下花院日下一起吟诗作赋。李长宁考虑在现在是跟李隆基建立良好情谊的关键时期,既然李隆基开口,也不能让她失望,便答应了。

留在兴庆坊不去拜访皇叔李旦也说不过去,李长宁见天色已晚,就想着明日清早再去拜见皇叔。

李成器又派人去邀来了寿昌郡主李月,李月与李长宁同岁,是个文静端庄的郡主。李长宁这一夜就住在了李月的院子里,李月听弟弟李隆基提起明日吟诗作赋会,兴致颇浓。

“三郎喜欢诗文啊?”李长宁还以为李隆基是个严肃的政客,计较着如何投其所好,今天才知他还是个文人。

“是啊,三弟文采非凡,才华过人,喜欢对诗。”李月答道。

李长宁心里荡起小小的不安,她平日里饱读诗书,有点底子,可也没有达到上官婉儿那种大才女脱口成章的境界,作诗作文章可不是她的强项。呃,但愿明天不要太丢人就行了,对不上来诗被人嘲笑才浅,会很输好感的。

念及诗词歌赋,李长宁眉宇间闪过一缕异色,她幼年时第一首会背诵的诗便是骆宾王的。

鹅鹅鹅,曲项向天歌,白毛浮绿水,红掌拨清波。

她心里过了一遍骆宾王七岁看饿游水嬉戏时作的诗……骆宾王在官场混迹近十年,经历蒙受冤屈而罢官受辱,从此看淡黑暗的官场,即便是穷困潦倒也苦苦坚持着不再出仕。一家人的生计却是越来越艰难,最后到了山穷水尽,糟糠不赡的境地。为了家人生存下去,年事渐高的骆宾王头上满是白发,他终于重新去了长安,开始又一轮仕途多舛的生涯……年过半百最终却是不得结果。

李长宁不禁湿润了眼眶,她想如果骆宾王没有那么清高,没有那么倔强,没有拒绝当年道王李元庆的举荐,多懂得些适当的迎合和服软该有多好啊。可惜不是的……如果他不是那个“不求生入塞,唯当死报君”的骆宾王,她也不将他视为心中的孤清大才诗人。

第二天,一大清